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ps:等一下还有两章。

赵昕出征,大宋当今太子亲征。这个消息一经传出,朝野震动,连在汴京的各国使臣这些日子都变得活跃许多,想要探听此事虚实。

赵祯首肯此事后,两府宰执先后同意,至于反对的都是台谏官。

台谏官为什么反对,因为设置这些职位的目的就是异论相搅,要与主流说法不一样才行。台谏官不看重俸禄这些,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名声,从众无法体现自己的“远见卓识”。所以他们从南方气候湿热,士兵训练不全,甲胄储蓄不足等方面提出反对意见。

当然,这些台谏官挡不住赵昕南征,不过话说回来,赵昕真要是南征出现问题,比如禁军因为气候大量病故,导致交趾反攻。到时候这些台谏的建议就会被重拾起来,用来帮赵昕开脱,并且将朝廷现在任职的宰执们踢走换一批新的。

到时候的说法,就会是太子赵昕为身边小人蒙蔽,未曾听闻身旁正臣直言,导致兵败国辱。赵昕无罪,有错的都是宰执们,都是小人,都是无能之辈。

是不是觉得这个套路挺熟悉的,嗯,当初元昊自立称帝的时候,朝中上下皆言可战,可还是有些人站出来说不行不行,我们打不过元昊,要防守,要议和。等到几大战役真的惨败后,这些人就荣华富贵,平步青云。现在朝中不少高官当年就是靠这个套路上位的。

赵昕一点都不怀疑,就是赵祯在背后操控着这股舆论,为来日做准备。是不是觉得挺好,连未来的退路都想好了。可是尚未开战,就有一群人自诩为国为民,忧国忧民,说此战前景不好,让寻常官员如何想,让寻常士兵如何想,让芸芸百姓如何想?

赵祯,玩弄的都是一些小聪明罢了!

好在这些台谏官的话没有形成主流,也不可能在现在这个时候形成主流,反思是战败之后做的事情。

目前而言,因为赵昕即将南征,但凡汴京城内的禁军,都想要涉足其中,为自身博取一个功名利禄。

但凡此战随行之人,倘或在赵昕遇到危险时护驾,那就是天大的功劳。即便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,以交趾之弱,军功还不是手到擒来。这是绝大部分禁军的心思,可是赵昕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个心思。

数十人主动请战,派哪些人南下,若是按照往常惯例,那就是比拼身世地位了。比如宋夏战争中的在定川寨之战中惨败的葛怀敏,那就是个交际好手,赵祯在他出征的时候甚至送上曹玮(曾大败元昊祖父李继迁,镇抚吐蕃番部,此人不死,元昊断无独立的希望)穿过的战甲,但那又如何呢?

赵昕不管这些人身世如何,反正他的东宫侍卫里面哪一个不是家世勋贵,祖上鼎鼎大名,论家世再强难不成和赵昕比吗?

赵昕在东宫内设下重量不等的巨石,还有膂力不等的强弓。武无第二,不要和我说熟读诗文,这场战争的大战略方面已经拟定,你们只需要负责具体任务就行。想要南下就举起巨石,拉开强弓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ketaizc.com/view_0_jvbss/jjdsjofb.html

无名小说网 亲亲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宝书网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